流平性测试
流平性测试是评估涂料、油墨、胶粘剂等液态材料在涂布或施工后,能否自然流动并形成平整、光滑表面的性能测试。
它直接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(如光泽、平整度、橘皮现象)和使用性能(如附着力、耐腐蚀性),是涂料、印刷等行业的重要质量控制指标。
一、流平性差的常见表现
表面出现刷痕、辊痕、橘皮纹、缩孔或针孔;
涂层边缘出现积料(边缘变厚)或变薄;
不同区域干燥速度不一致,导致光泽差异;
图案或颜色分布不均(如印刷品的网点变形)。
二、常用流平性测试方法及标准
1. 流平性测试仪法(推荐,适用于涂料、油墨)
原理:通过特定装置将材料涂布成一定厚度的湿膜,观察其在规定时间内的流动平整程度。
工具:流平性测试仪(如带凹槽的刮板、斜面流平仪)、秒表、光源。
操作步骤:
将待测材料均匀涂布在标准试板(如钢板、玻璃板)上,形成厚度一致的湿膜;
立即启动测试仪,记录材料在重力或外力作用下的流动状态;
规定时间后(如 5 分钟、30 分钟),观察表面是否平整,有无痕迹残留。
评价标准:根据流平等级表(如 0-5 级,5 级为完全平整)打分,或测量最大不平整高度。
2. 指触法(简易定性测试)
原理:通过手指接触湿膜表面,判断材料的流动恢复能力。
操作:材料涂布后,用手指轻触表面并迅速离开,观察指痕是否在规定时间内消失。
评价:若指痕在 30 秒内消失,流平性良好;若残留时间长或无法消失,则流平性差。
3. 流平杯法(适用于低黏度流体)
原理:通过流体从特定孔径的杯子中流出的时间,间接反映流平性(黏度与流平性相关)。
工具:福特杯、涂 - 4 杯等。
操作:将材料倒入流平杯,记录完全流出的时间,结合黏度数据评估流平性(通常黏度适中时流平性更佳)。
4. 对比样板法(视觉评估)
操作:将待测材料与已知流平性的标准样品,在相同条件下涂布在同一试板上,干燥后对比表面状态。
应用:常用于工厂生产线的快速质量抽检。
三、影响流平性的关键因素
材料本身:黏度(过高流动性差,过低易流挂)、表面张力、溶剂挥发速度;
施工条件:涂布厚度、温度(高温加速干燥,可能阻碍流平)、湿度;
基材表面:光滑度、清洁度(油污或杂质会导致缩孔)。
四、测试注意事项
环境温度和湿度需恒定(通常控制在 23±2℃,50±5% RH),避免对流风干扰;
试板材质需与实际应用一致(如金属、塑料、木材);
多次测试取平均值,减少人为误差。
流平性测试是确保液态材料施工效果的关键环节,通过科学测试可优化配方(如添加流平剂)或调整施工工艺,提升产品质量。